当前位置:白衣渡>历史军事>东周策> 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(1 / 6)

公元前707年,春正月甲戌,陈公陈鲍病重逝世,后人谥之日桓公。

陈鲍乃陈文公陈圉长子,陈室十二世君,领政三十八载,老年病故谓之天道循环,世俗论之当无异议。

孰不知此乃大夫陈佗蛰伏十年之久,倾心谋划弑君夺位之举。

自去岁陈桓公陈鲍行周归陈后,因之年老体弱,加之往返洛邑长途跋涉,不抵寒风暴雪虐体,遂一病不起。

大夫陈佗乃为桓公陈鲍之弟,其人野心颇大,时常上谏奏桓公,谓之言日:“世道变迁,周室腐朽没落威严尽失,天下诸侯各自为政,相互征伐吞并弱者。观之诸侯百家,齐、晋为大,稍次者中山、秦、燕、鲁、郑、周、卫、宋、陈、蔡,再次者曹、徐、郯、莒、彭、纪、莱、邾,另有番邦列强楚、吴、越,余皆弱邦不提。处乱世之中,我不欺人则将为人所欺,欲存庙堂必循称霸之途,而以陈室目前之势,凭一己之力难成大事,窃议附庸大国图强制霸是为上策。还观诸侯,晋室虽大,而内乱不止,不可盟;秦、燕地处塞外,难以企及中原,亦不可盟;蛮夷如楚者,乃中原公敌,断不可盟;周、卫、宋、蔡自成一家,出师征伐鲜有胜绩,盟之需慎;郑历三代明君,立足中原傲视群雄,和鲁盟齐战无不克,诸侯首霸非郑即齐。臣意亲郑离周,一者可随强自保社稷无虞,二者可附凤远腾徐图霸业,祈请君上明鉴!”

桓公陈鲍则以郑、齐、鲁地隔千里,聚兵需时,音迅难通,大事当前难免顾此失彼,便无意与盟,不若卫、宋、陈、蔡领地相连,进可即时聚兵而往,退可抱团联军而守,遂与宋盟联军抗郑,置大夫陈佗之言于不顾。

此后联军伐郑尽皆败绩,大夫陈佗更是深信己谋方为正道,引群臣联名上表,谏奏桓公陈鲍莫要深陷误途,望之即行亲郑离周大略!

对之大夫陈佗此举,桓公陈鲍将其调任太子傅,明升暗降夺其实权。

桓公陈鲍夺大夫陈佗实职,非为其逆君意而行,实为其聚众上谏而忧心。

大夫陈佗对此亦是愤恨不满,遂起弑君自立之念。

大夫陈佗虽已起意弑君,然桓公陈鲍执政陈室数十载,军政要职尽皆为其掌控,陈室百姓亦只认其为君,若是一朝横死,其弟即位为君,臣民必将生疑而不服。

大夫陈佗沉心理清思绪,奉循小不忍则乱大谋,遂如君意赴任太子傅,而桓公陈鲍见其走马赴任而无怨言,看似乎并无谋逆之心,亦对其放松警惕。

大夫陈佗见之桓公陈鲍对己释疑,遂暗中利用君亲裙带关系,对文武朝臣行之威,逼利诱,大势培植党羽心腹。

近十年间,只行此一事,至今军政各级官员均为大夫陈佗所渗透,可说是庙堂大权一半握于大夫陈佗之手。

期间大夫陈佗亦曾想过兵变夺位,然此举至最后必是两败俱伤,陈室亦将由此一蹶不振,且不说日后争霸诸侯无望,便是护疆守土亦是戛戛乎其难矣!

大夫陈佗之念乃是称霸诸侯,此种结果绝非其心所愿,由是隐忍至今等待良机。

后至桓公陈鲍洛邑归来,因之风寒袭体一病不起,大夫陈佗闻知喜上眉梢,谓天言道机已至也!

遂先将太子陈免遣送出曲阜,言日百行孝为先,父病子当有所为,可行泰山太庙为之祁福。

太子陈免闻其所言在理,并未查觉出其中有何不妥,从其言即日而行,前往太庙为父祈福。

其后,大夫陈佗又殷情侍奉于桓公病榻之前,洗面擦身,喂汤服药,端屎把尿,总之无所不为,于外人观之是为贤臣典范,于桓公而言恩亲之厚莫过兄弟,一时间大夫陈鲍贤孝之名传遍陈境,得百官景仰万民称颂。

熟语常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,孰不知善欺人者,可令众人耳闻目染尽为虚像,大夫陈佗便是最善欺人者,人前尽显忠孝之名,人后悖信无毒不丈夫。

大夫陈佗暗中经营近十载,宫里宫外朋党无数,但说疗治桓公医师者,便是其手底之人。

大夫陈佗对其赐金贿赂,暗中着其篡改药房,使之药不对症,轻疾害体索命难,庸医误人祸将至,桓公陈鲍由是病势日趋严重,熬至今春正月病入膏肓,遂一命呜呼。

桓公陈鲍去世之后,大夫陈佗敕令宗族司仪,依王候之礼下葬桓公,并向诸侯发送悼亡讣告,事前事后尽显忠孝姿态。

而后有大臣上表谏奏,言日:“陈室虽小,五脏俱全,邦证繁芜,不可一日无君,然太子现于太庙祈福,远在泰山,近期难返,还观先君病重之际,大夫陈佗不辞劳苦,昼夜侍奉塌前,其忠孝之名人尽皆知,敢请大夫陈佗暂领君职秉政主事。”

闻知谏言,大夫陈佗严辞回绝,并善言敬告百官,莫再行此悖逆之举。

百官见其谦让不受,遂又数番联名上谏,劝其暂行君职。

大夫陈佗惺惺作态礼让再三,至最后装腔作势以告群臣,言日:“诸君执意如此,老夫再若推辞,便显矫揉造作也,为陈室社稷计,老夫遂遵诸君之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