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白衣渡>历史军事>东周策> 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(1 / 8)

公元前714年,阳春三月久遇霖雨,七日七夜未见间歇,洛水猛涨,两岸良田尽为大水浸没,王室洛邑是为重灾区。

随之又降大雪七日,以致山封路阻,诸侯供赋未能按时送至,王室官员尽皆食不果腹洛邑百姓更甚!

连年战乱加之苛绢重赋,度冬余粮早已耗尽,逢春便见满野觅食百姓。

现遇反季大雪,望遍四野满目苍白,洛邑百姓苦于生计,只得易子而食!

睹此惨状,周王姬林庙堂朝会之上怒骂群臣,言道:“大周历世三百余载,何曾落得如此凄惨之境,皆是尔等辅国不力!”说罢,长吁一气,续言道:“秦文卫武,二公如得一人在世助孤,洛邑王畿亦不至落得今日困境。当世诸侯百官,仅有齐公可与之比拟,惜其志不在此,未能任职庙堂,为孤出谋划策也!”

一翻感叹过后,周王姬林转身侧座王位之上,手扶王椅低头不语。

群臣见状亦无人敢冒王威上言,良久无人做声。

末了,周公黑肩出列奏道:“吾王明鉴,齐公虽仁,然其远处东海之滨,远水难解近渴!臣观当下时局虽是混乱,然吾王仍为天下共主,或可檄文临近诸侯资粮赈灾,以解燃眉之急!”

闻言,周王姬林缓缓起身,回道:“依卿所言,由卿主事且试行之!”

说罢,轻摆其手示意退朝,既而转身退入后宫。

群臣亦随之悻悻离去,仅剩周公肃立堂中,良久见其俯身一拜,转身独自离去。

次日,十数骑快马由洛城四门驶出,身携王命檄文驰往各地诸侯,传达赈灾旨意。

郑室相邻,最先接获檄文,郑公姬寐生当既下令调拨军粮千石,命公子姬忽帅部押赴洛邑。

后续接获檄文诸侯,如鲁、卫、陈、蔡者,或多或少皆向洛邑许以钱粮资助。

维有宋室对此置若罔闻,宋公与夷更是放言,话称王室昏聩,东周无道,以致天降大灾加以惩戒,诸侯若是伸以援手,便是有违天意,途自引灾耳!遂绝王使,拒其赈灾之请。

不日,宋室如此行径传遍天下,遭至诸侯怒骂指责。然有一人闻之面显悦色,此人乃是郑公姬寐生。

庙堂朝会上,郑公姬寐生宣道:“天降大灾,洛邑受困,天下诸侯无不侧目申以援手。唯有宋室闭目以对,至天下苍生于不顾,更出恶语藐视王权,其心可诛。孤欲为王出征,讨伐宋桀,替天行道!此战旨在勤王护民彰显王道,须得全胜方可震慑不法之徒,诸卿可有良策助孤?”

话音落下,堂下群臣突闻此言亦是措手不急,相互议论纷纷。

见状,郑公姬寐生端座君位肃面以对。

一翻议论过后,大夫公子吕出列奏道:“臣以为君上此举不妥!目下,吾与宋邦交好,合盟至今不过一载,此时突起战事,恐惹诸侯非议!”

待其说罢,群臣纷纷称是,郑公姬寐生闻言不置可否,目扫堂下百官,只见上卿祭足独立列首低头不语。

此时祭足缓缓抬头,瞥见君上目光聚集于己一身,立时会意,出列相驳:“公子此言差矣,吾实是不敢苟同!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王畿受困,天下诸侯莫不对其资财赈粮,唯有宋公逆道而行,实乃乱臣贼子。君上出兵伐宋,上合天意,下得民心,何来不妥?”

一习话语说得公子吕无可反驳。

郑公姬寐生闻言,笑点其头,继而转顾群臣,言道:“众卿可还有异议?”

见问,群臣默然,拜道称是。

郑公姬寐生续言道:“既无异议,着众卿全力备战,择日出征宋地。诸卿且先退下准备,祭卿稍留,孤有话与汝说。”

待其说罢,群臣领命退去,余留祭足立于大堂。

待百官退尽,郑公姬寐生携上卿祭足行于后府花园。

郑公姬寐生谓对祭足言道:“满堂文武,知我者祭子也!”

祭足拱手回道:“君上过奖也,今天下大势,明眼之人一观,便知郑宋难免一战!”

闻言,郑公姬寐生问道:“何以见得?”

见问,祭足紧随其后,回道:“乱世当道,群雄并起,四方诸侯皆生争霸之心,君上必也属其中。然郑室争霸之路较之他邦更为艰难。郑处于四战之地,南有蛮楚、北有强晋、西有东周,东邻卫、曹、宋、陈、蔡诸家,欺周恐惹天下反郑,伐楚恐力不能及,攻晋又恐时久不下,唯有向东扩张。东方诸邦中,宋室爵尊富有,在东方诸侯中极具号召力,如若伐宋得胜,使其臣服于我,则卫、曹、陈转瞬、蔡等诸侯便可不战而将其降服!”

闻言,郑公姬寐生轻点其头,以示赞同,继而问道:“祭子所言极是!然宋室财富兵广,虽经州吁之乱,其实力仍不容小觑,胜之绝非易事。祭子可有良策解之?”

待其说罢,祭足紧接其话音回道:“君上所虑甚是,臣苦想多日,思得一策,说与君上斟酌。君上现今仍为王室左卿士,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