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白衣渡>玄幻魔法>太一道果> 第十章 既要又要,诸侯之剑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十章 既要又要,诸侯之剑(1 / 3)

皇城,大明殿。
这是昔日天子处理奏折之处,也是如今长公主行公事之地,在此处商量,就代表着此乃政事,之后可公之于众的。
幽王一听议事之地在此处,就知对方来势汹汹了。
大明殿内,长公主姬陵光坐于尽头御桌之后,下方左首,天璇正坐在一张太师椅上,对面空着同样的一张椅子,乃是为幽王所留。
至于其他人,即便是位列三公的孟家老家主,也得站着,没了上次议事时的待遇。
而在天璇之下,为首者乃是一高冠博带的中年儒士,一身儒衫和其余官员格格不入,如鹤立鸡群般,和另一边的孟家老家主相对。
幽王见到此人,心中已是微沉。
‘太史令萧秩,太学这一次又站在了天璇那一边······’
朝中三公九卿中,以奉常,也即是太常最为特别,因为此职乃是由太学祭酒兼任,乃是唯二的三品。虽为九卿,但话语权还在一般的三公之上,也就只有担任司空的姜氏家主算是高他一头。
因为姜氏家主就是另一三品,还是共掌江山的姜氏之主。
太常之下,设六令,协助太常主管社稷之礼仪、祭祀。此方面对于大周朝局影响不大,但对于皇室却是重中之重。是以太卜、太宰、太祝三职皆是由姬氏之人担任,直接插手。
而太史、太乐则是由太学祭酒的学生担任,至于太医令,相对而言不关键,择医术上乘者担任。
理论上来讲,太史令和太乐令是可由太学祭酒自行挑选的,但实际上······为了表明太学并非真正游离于朝堂之外,太史令和太乐令,由太学的两位四品强者担任。
太史令萧秩为何敢和三公之一的孟家家主相对,因为他也是四品,且他还代表着太学祭酒。
有太学祭酒站在天璇那边,就相当于两位三品联手,其余朝臣皆是低眉垂目,一副泥塑的模样,不敢出头和天璇唱对台戏。
不过随着幽王到来,气氛开始有了活跃的苗头。
左右两边各种目光纷纷落向幽王,坐着的天璇亦是看来,笑道:“幽王殿下来了,本宫正想派人请殿下呢。”
幽王大步上前,直接坐到对方的太师椅上,面色已是不见先前的颓意,而是一片冷肃。
“本王听说,姜氏那些犯上的分家想要回返神都?”
一开口,幽王就给分家定了性,冷声道:“姜氏主家只是迁出了神都,可没亡呢,什么时候轮得到分家来做主了?”
说话之时,幽王别有深意地看向天璇,这分家说的是姜氏,也未尝没有指公孙家的意思。
虽然姬氏和公孙家不分什么主次,但两方负责方面早就做出了区分,公孙家可没有插手朝政的权力。
并且这发难理由之合适,连让孟家的老家主孟钧也不得不暗赞一声精彩。
直接把分家定性为犯上作乱,就可绝了姜离晋位的可能。至于姬氏和姜氏主家那如水火不容的矛盾······
不利于团结的话,不要说。
无论实际如何,至少姬氏和姜氏明面上还是盟友,什么矛盾,不存在的。
一开口就是攻击性十足,并且直指关键,一时间气氛都开始活跃起来了。
然而天璇却是镇定依旧,无瑕如玉的手指在扶手上轻轻点着,淡笑道:“是啊,犯上作乱之人,岂能做主?姜氏主家暗中回返九州,串联佛国,背弃社稷,幸有分家姜离深明大义,不与主家同流合污,统合分家各脉,行拨乱反正之举。”
“有此能人,实乃我朝大幸。本宫有此佳徒,实乃本宫之福。”
幽王能把握要点,天璇也不逞多让,道明了姜氏主家的行为,反将其打为作乱之辈。主家没了大义,自然是由分家上位,幽王的说法不攻自破。
“如今姜离正在梁州讨伐太平教,太平教之乱平定之后,便可让姜离以姜氏家主的身份与宗室重新立约,将彼辈逆党驱逐出姜氏。如此一来,今后宗室也不需要因昔日之誓而束手束脚了。”
天璇慢条斯理地说着,话语中所含的信息让不少人为之动意。
在场朝臣中,太卜令、太祝令、太宰令皆是姬氏之人,还有新任的宗正,自然也是姬氏的宿老。天璇这一言道出,哪怕是反感姜氏的姬氏顽固派,也开始动心了。
修改誓约,铲除姜氏主家,剩余的分家就只是一些小人物罢了,也就只有姜离算是一个人物。
别说是其他人了,幽王都有些动心了。
但他还是强行将这心思给按了下来。
这是作为对立方的天璇给出的提议,姬氏也许能得利,但天璇和姜离肯定获益更大。
且如今土伯正在和天君合作,若是计划顺利的话······
‘与其另外找一个盟友掣肘自身,倒不如彻底破开苍天之誓。’
心中闪过这样的念头,幽王淡淡说道:“证据呢?若无确凿证据,本王可不能容忍对姜氏的污蔑。”
在这一刻,幽王就是姜氏的铁杆盟友,一心为姜氏稳定出心出力。
奈何——
“佛国文殊大士在出家前乃姜氏之人,日前他巧施手段,从玉虚观里窃走了打神鞭。”
天璇同样是声音淡淡,但道出的话语却是让幽王的心猛地一沉,“打神鞭的能力,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