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白衣渡>女生耽美>[aph]错位裁决> Chapter11:回家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Chapter11:回家(1 / 5)

本章时间线:1937.1-1937.9

1、本文耀的塑造糅合了本家和我对三次中国的理解。耀爹cb向,我写不来他的cp真的。

2、预警+叠甲,本文对20世纪的美利坚有积极描写,非讽刺意义的“世界灯塔”。作者精神外星人,认为美苏两国皆极具借鉴意义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★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【1】

1937年7月7日。

这注定是一个被鲜血染红的夏天。

人类组建家庭,家庭组成社会,社会凝聚国家,国家诠释人类。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利益分配,就有冲突,就有斗争,就有压迫与被压迫——你曾诞生于一个和平的年代,年少时,教科书上写满了和平发展,人类朝着命运共同体的方向迈开步伐。你曾天真,误以为这份和平将会永远延续。

直到你睁开眼睛,回望过去,又放眼未来,才惊觉这是一个逐步滑向动荡的时代。只可惜死于2035年,你再也没有机会看到那个时代的结局。

《战争论》对战争进行了最精妙的定义——战争是政治的延续,战争总是在某种政治形势下产生的,而且只能是某种政治动机引起的。[1]

而某个国家、某个民族的政治动机,必然会受其地缘、资源、历史以及民族性格的深刻影响。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是军国主义的种子,是植入这个民族的根,而二十世纪的大变局就是军国主义茁壮成长的土壤。[2]

侵略,掠夺,扩张,疯狂。

纵观人类数千年历史,战争是主旋律,和平才是部分人美好的愿望。

历史洪流之下,再强大的国家也会分崩离析,一蹶不振,黯然退场;而历史的重压无情分摊在每一个普通人身上,就是痛苦、死亡、饥饿、瘟疫,颠沛流离,无所适从,身不由己。

无论兴亡,百姓皆苦。

每一个死在这场战争中的普通的中国人,最终,只会成为历史上一个冰冷的数字。

八月的莫斯科很热,但贴在你手腕上的平安扣一片冰凉,你手中攥着的战报的内容更让人心冷。很难形容你究竟是如何熬过1937的上半年,或者说,很难想象全世界人民究竟是如何熬过的这个疯狂的春天。

你终于在八月的第二个周一听到了支援抗战的风声。

青霉素实验室在1937年上旬发来了好消息,这个美苏合作的生物医学项目终于做出了阶段性成果,药厂做出了第一批成品药剂,只需要一到两年,全面量产的目标就能实现。

现在美苏缺的都是临床试验,全面爆发的抗战几乎是瞌睡了送枕头。

这两年的步步为营没有白费。作为青霉素量产项目的牵头人、总参军事学院的科研顾问,你果断地向上头递交了申请,希望自己能带领苏联相关团队前往南京,以空运形式为中国政府秘密提供药品援助,并以此开展临床试验。你还在文件上附加了自己的优势:中文好,可以省去翻译的麻烦。

说白了就是借援助的名头做大范围临床实验,探明药品的剂量、毒性、耐受性,拿别国人做临床实验,这对美苏两国来说都是空手套白狼。

但你知道,青霉素给抗战带来的积极影响将远高于其风险,抗生素的最大危害就是过敏,你已经提前预知了这种负性影响,自然可以将青霉素过敏的危害降到最低

你的申请通过的很快,但你原本预期在中国待到1938年开春,苏联方却要求你在9月抵达南京,在12月中旬前回莫斯科。

时间有些紧张,但是意料之中。

你在中国的行程安排尚未完全确定,这给了你发挥的空间,在出发前往南京之前,你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。

你的导师在1936年的全苏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上获得了一个席位,更让你感到幸运的是,他同时兼任了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的重要职位。

完全把自己局限于军方是相当不明智的,伊利亚·布拉金斯基是你的政治靠山,也同样可以成为你的天花板,你如果一辈子待在苏维埃本人的势力范围下,那你估计是真的只能眼睁睁看着他解体。

他给你的权力从来不是你自己的。

你在上周联系了导师,他很慷慨地将你推荐进了他任职的书记部。基于你在语言、政治背景方面的优势,你很快接手了小部分与中///////共对接的任务。

身后响起沉闷的敲门声,你刚应了一句,身材高挑的北方姑娘就开门进来,你扫了眼手上那两份已经拟好的申请,朝小张点了点头。年轻的亚裔女孩成长于苏联孤儿院,她有俄文名,但她却始终坚持在官方使用她的中文名字:张桦声。

风吹响白桦树林,这便是她破碎的童年里最深刻、最美好的记忆。

“小张,你真的想好了吗?”你没有抬头看她,只是盯着那两份属于你和张桦声的秘密前往延安支援的申请,询问。[3]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